2025年1~6月全国主要港口吞吐量创新高
2025-07-29 17:04:05
来源:
发布时间: 2025-07-29 17:04:05
来源:
2025年1~6月全国主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89亿吨,同比增长4.0%,其中,内贸、外贸吞吐量同比分别增长5.0%和1.8%。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.7亿标箱,同比增长6.9%,其中,内贸、外贸吞吐量同比分别增长4.0%和8.9%。
2025年1~6月全国主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前十名为:上海港(第1)、宁波舟山港(第2)、深圳港(第3)、青岛港(第4)、广州港(第5)、天津港(第6)、厦门港(第7)、苏州港(第8)、北部湾港(第9)、日照港(第10)。全国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前十名为:宁波舟山港(第1)、唐山港(第2)、上海港(第3)、青岛港(第4)、广州港(第5)、日照港(第6)、苏州港(第7)、天津港(第8)、烟台港(第9)、北部湾港(第10)。

从排名情况来看,前十名没有变化,但值得关注的是,唐山港、上海港、黄骅港、镇江港增速由负转正,一方面夏季电煤高峰将至,叠加油价上涨,煤炭需求释放。另一方面,进出口增长也给各大港口吞吐量上涨提供一定动力。海关数据显示,上半年,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21.79万亿元,同比增长2.9%,首次突破20万亿。出口13万亿元,增长7.2%;机电产品出口7.8万亿元,同比增长9.5%,占出口总值的60%。
今年上半年,全球贸易版图暗潮涌动。4月份“对等关税”导致港口美线货量迅速下跌,成为一大变数。而5月中旬以来,中美关税政策转向,90天窗口期内上海港、深圳盐田港、厦门港多个港口出现美线“爆舱”,但很快,在积压订单释放后,美国进口需求逐步回归常态。在上半年的复杂外部环境下,新兴市场成为我国港口货量增长的有力支撑。天津、泉州、珠海等港口新增直航拉美、非洲航线,为新能源汽车、锂电池、光伏组件等 “外贸新三样” 打通出海快车道;青岛港也聚焦南美、中东市场,上半年新增11条航线。
分港口来看,上海港上半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706万标箱,同比增长6.1%,其中,洋山港完成1402.6万标准箱(TEU),同比增长7.3%,创下新的历史纪录,成为上海港吞吐量增长的重要支撑。上半年,上海港新增12条国际航线,国际航行船舶进出量达2.3万艘次,同比增长3.2%,创历史新高。其中集装箱船1.7万艘次,运载1634.6万标箱,增长7%,国际邮轮和汽车滚装船分别飙升80.1%和13.5%,显示新兴需求对吞吐量的直接贡献。
深圳完成进出口2.17万亿元,从上海手中重夺“外贸第一城”,为深圳港吞吐量持续增长带来货量支撑。其中盐田港区上半年集装箱吞吐量超758万标箱,同比增长12.7%。今年以来,盐田港区新增11条国际航线,每周近百条航线织密“全球网”,日均4班船驶向欧洲、6班船通往美国。除集装箱吞吐能力外,上半年,盐田港区LNG燃料加注量突破31万立方米,超去年全年总量,吸引国际巨轮停泊。
青岛港表现同样亮眼。截至6月底,青岛港新增航线数量创历史新高,集装箱航线突破230条“大关”,其中包括4条“一带一路”航线、3条南美航线及中东、北美等重点方向航线。其中,达飞海运中南美线、中外运集运等新增航线,进一步加密“一带一路”优势航线组群,新增的中东航线更是显著增强了华北地区的贸易准入能力。
广州港内贸集装箱吞吐量继续保持全国第一,而外贸集装箱量超越内贸集装箱量,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21.20%,增速在全国沿海主要港口中排名第一。今年以来,推动净增7条外贸航线,集装箱班轮航线达到285条,其中外贸航线179条。并大力发展海铁联运,打造“湘粤非”“渝穗”等区域平台,开行海铁联运班列39条,完成海铁联运量31.6万标箱,同比增长23.5%。
大连港作为“北粮南运”枢纽港,上半年粮食吞吐量同比增长超11%,创历史新高。在稳定运营现有南北航线基础上,陆续开通靖江、华南新粮食班轮航线,通过南北港口协同,织密华东、华南区域“北粮南运”内贸运输网络;在散货方面,有效发挥保税混矿资质潜能,完成铁矿石国际中转量同比增长超10%,带动混矿原矿进口量同比增长25%;滚装上也持续发力,大连港进一步密切与汽车厂商、航运公司的沟通合作,重点围绕国产汽车出口需求,今年以来先后开通大连至南非、地中海、墨西哥等地区的滚装出口航线,实现国际服务网络的进一步拓展。与此同时,该公司全力挖掘内贸市场增长点,积极争揽华东地区新货源北上,拉动内贸商品车上岸量同比增长近14%。
上半年我国外贸出口数据亮眼,客观上有“抢出口”“抢转口”因素,出口需求存在提前透支情况,当美国关税的靴子落地后,中国港口要如何维持目前的增长趋势,最终还是要看内外贸双轮驱动。
关键词:2025年1~6月全国主要港口吞吐量创新高